2012年11月4日 星期日

好吃得冒泡:膨脹劑的作用

在食品成分中,經常可以看到所謂的「膨脹劑」,這是什麼樣的食品添加物呢?

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


膨脹劑:為了使糕餅或麵包等食品在製作過程中產生蓬鬆作用,會添加產生氣體的物質,利用化學作用並以熱量、濕氣或酸性等觸發反應來產生二氧化碳。當麵糰或麵糊和好後,麵粉與水充分混合形成母體,接著澱粉開始凝膠化,麵團中保留下來的氣泡就形成了空洞讓人感覺好吃。

生物膨脹劑:
酵母--在發酵過程中,酵母使麵糰膨大,同時將殼類或葡萄中所含的醣轉換為酒精成分。

化學膨脹劑:
●「泡打粉」--
內容物為硫酸鋁納、碳酸鈣、碳酸氫納、玉米澱粉、磷酸鈣。泡打粉在接觸水份,酸性及鹼性粉末同時溶於水中而起反應,有一部分會開始釋出二氧化碳Co2,同時在烘焙加熱的過程中,會釋放出更多的氣體,這些氣體會使產品達到膨脹及鬆軟的效果。

●「小蘇打粉」--
是一種易溶於水的白色鹼性粉末,在與水結合後開始起作用釋出二氧化碳Co2,在酸性液體中(如果汁)反應更快,而隨著環境溫度升高,釋出氣體的作用愈快。
蘇打粉在作用後會殘留重碳酸鈉,使用過多會使成品有鹼味。蘇打粉與油脂直接混合時,也會產生皂化,強烈的肥皂味會影響西點的香氣和品質,使用時需留意。

化學膨脹劑如反應不完全及反應後產物如氨,殘留在食物中雖不會對人體產生立即毒性,但長期對人體也會形成負擔。所以體質較弱者以及小朋友,選擇食品時務必注意成分標示,避免攝入過多化學膨脹劑喔!

參考資料來源:
有關泡打粉、蘇打粉、酵母粉的差別
膨鬆劑 WIKI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